图片展示
4000057807
图片展示

干细胞成功战“狼”,让女性不在谈狼色变!

浏览:464发表时间:2022-10-14 16:50

1.png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其中75%SLE患者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SLE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2.6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SLE容易反复复发、难以治愈,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红斑狼疮在生活中相对少见,大多数人没有见过此病的患者。但是红斑狼疮在我国的发病人群也不少,根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目前全球约有患者50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地区SLE患者群超过100万,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高居世界第二,多见于1540岁生育期女性。

图片2.jpg

在红斑狼疮的患者中,10个有9个是女性,说明该病“偏爱”女性。


为什么红斑狼疮女性易感?


我们都知道女性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两条中只有一条处于活化状态下,而另外一条是处于失活状态。DNA甲基化参与调控许多细胞过程,其中包括转录、染色体结构以及染色体稳定性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主任陆前进指出:女性X染色体基因低甲基化,从而逃逸失活是女性患上患上红斑狼疮的关键所在。

图片3.jpg

在女性人群中,绝经前后患红斑狼疮的几率都非常低,育龄期的女性是高危人群,发病率可以达到70-90%。因为处于育龄期的女性,体内有性腺活动,内分泌中雌激素分泌较多,而内分泌是红斑狼疮患病的主导因素。 


并且育龄期的女性,体内分泌的性激素会对胸腺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产生影响,会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雌激素会降低胸腺激素的作用,而雄激素有着增强胸腺的作用。 


胸腺又是调节免疫的重要器官,女性体内分泌的雌激素较多,从而导致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此外,对于红斑狼疮的危害,北大人民医院张学武教授:“红斑狼疮是风湿病里面影响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除了疾病本身,这个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SLE的好发人群是青年女性,很多患者因为得了这个病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饱受歧视……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巨大折磨。”

图片4.jpg

系统性红斑狼疮11条诊断标准


据悉,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会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头痛、脱发、发热、光过敏、雷诺现象等,每个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只能推测会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刺激。家族内有病史的人群患病率会达到5-12%,而一些长期受到物理、化学刺激的人群,患病的几率也会比常人要高一些。

图片5.jpg

      干细胞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希望


目前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针对由病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炎症,但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案,而且这些方法均有明显的副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前期已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多方面对MSC移植进行了研究,已证实了MSC移植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干细胞通过修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缺陷,调节T、B细胞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IG-GIG-M、抗ds-dna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等自身应答抗体的产生,从而延缓或逆转狼疮肾病变的发生,发挥免疫重建功能,达到治疗或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降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的目的。鉴于这些优点和它极低的免疫原性,MSC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新型靶细胞。

图片6.jpg

MSC治疗SLE的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机制包括以下4方面


MSC归巢:有研究发现MRLlpr小鼠移植后,很快就能在肾、肺、肝、脾等组织检测到CFSE标记的UCMSC,在24h达到最高水平,并持续1周。静脉输注MSC11周后仍然能在肾脏检测到移植的MSC


MSC对T细胞的调控:MSC移植疗效主要依赖于MSC对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T细胞的调控。


MSC对B细胞的调控:狼疮小鼠经MSC移植后,血清IgGIgM水平显著降低;狼疮患者经MSC移植后,血清ANA、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降低,都表明MSC可调节B细胞功能。


MSC对巨噬细胞的调控:巨噬细胞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功能多样性,是免疫应答、组织修复、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调节。


基础研究

MSC联合HSC移植治疗狼疮小鼠HSCT的基本原理是重建免疫系统,但是自体HSCT面临高复发的风险,而异体MSC移植易出现移植排斥反应。所以有研究者尝试MSC联合HSC移植治疗狼疮小鼠。


MRLflpr小鼠经静脉输注不同混合比例的HSCMSC(分别为15115110)8周后,移植细胞比例为51组的狼疮小鼠与仅接受HSCT组的小鼠相比,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的降低、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更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率更低。这些结果表明,MSC可以明显提高HSCT治疗MRLlpr小鼠的疗效。


临床研究

迄今为止,在NIH的临床试验官方网站(http://clinicaltrials.gov)注册的用MSC移植治疗SLE的相关研究共有5个,其中有4个使用的细胞是异基因BMMSCUCMSC。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报道了MSC移植在SLE患者中的疗效。


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来自4个临床中心的40SLE患者均输注UCMSC 2(10^6kg 体重,间隔1),随访12个月后总生存率为92.5%。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移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13例患者达到主要临床反应,11例患者达到部分临床反应,7例患者移植后病情复发。SLEDAI评分和英岛狼疮评定组指数评分在移植3个月后明显降低,血清ANA、抗ds— DNA抗体水平亦在移植3个月后明显下降。


在一项纳入87例难治性SLE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中,59%的患者在移植前3d接受CYC[10mg(kg·d)]治疗以期抑制淋巴细胞反应,41%的患者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未接受CYC治疗。


69例患者接受了1MSC移植,18例患者接受了多次MSC移植。平均随访27个月后,患者的总生存率为94%,且生存率与病程、 初始SLEDAI评分、MSC的来源或CYC预处理方案均无关。缓解时间3-24(9.4)个月,总复发率为23(2087) 5例死于非移植相关事件。同时,该研究还对BMMSCUCMSC的移植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后者的疗效更优。

图片7.jpg

安全性和展望


已有MSC移植狼疮后的一些小样本的长期安全性研究,数据显示MSC移植后无移植相关死亡,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抗原(CA)155CAl99无升高,提示狼疮患者MSC移植的安全性。国内外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统计学结果发现MSC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没有差异,明确提出MSC治疗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图片展示

电话:4000057807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677号丽景国际

图片展示

© 河北可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 冀ICP备2023032123号-2 

电话:4000057807

邮箱:keqi@keqishengwu.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677号丽景国际

图片展示

© 河北可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400005780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扫一扫二维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