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生理结构,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大脑免受病原体、毒素和有害物质的侵入,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BB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能够严格限制大多数物质的自由通过,只有少数小分子物质和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被动扩散进入大脑。这种严格的筛选机制虽然对大脑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也成为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的一大障碍,超过98%的小分子药物和所有大分子药物受到BBB的阻碍无法到达大脑,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复杂化。
图1 a物质通过BBB的7种机制;b BBB的细胞组成结构(引用自文献2)
外泌体为什么能穿过BBB?
近年来,细胞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通过传递其富含的功能蛋白、核酸和脂质分子,在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以及组织修复等过程中表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和治疗潜力。
临床疗效数据
|
||
|
||
|
外泌体治疗各类脑部疾病的研究情况
鉴于不含有细胞核及可复制成分,干细胞外泌体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效规避了肿瘤形成与免疫排斥等风险。多项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研究已证实其高度安全性和良好耐受表现。
最新研究共识指出,干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认知功能重建,在疾病干预领域形成缓解症状与阻滞恶化的双重治疗策略。
其无创特性体现为:仅需鼻腔给药,无需任何穿刺器械介入,实现零创伤治疗。
该疗法支持家庭自主给药模式,显著降低医疗资源依赖,实现诊疗场景从临床到居家的转化。
✦鼻滴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若鼻腔分泌物过多时,滴药前须先将分泌物轻轻擤出(先擤一侧鼻涕,不要同时擤两侧,以免增加鼻腔气压,对耳朵造成负担)。滴入药液能直接与鼻粘膜接触。否则,药液作用会明显减弱。
1.病人取仰卧位头悬于床缘或将头垫于肩部,使头部与身体成直角呈90度后仰,鼻孔朝天,轻压鼻尖充分暴露。
2.取滴管置于前鼻孔上方,将3-4滴药滴入鼻腔内,避免使滴管瓶头触及鼻部,污染药液。
3.轻轻按压鼻翼,使滴入的药液均匀分布鼻黏膜,促进吸收。
4.滴药后保持卧位5-10分钟坐起,使药液停留在鼻腔内,与鼻粘膜多接触一些时间,然后坐起,使多余药液自前鼻孔流出。
✦注意事项:
1.体位要正确,滴药时勿吞咽,以免药物进入咽部引起不适。
2.滴药时,滴管口或瓶口勿触碰鼻孔,以免污染药物。
干细胞外泌体鼻腔给药适应人群
干细胞外泌体的禁忌人群?
干细胞外泌体现阶段多数应用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使用需经专业医生评估,以下为核心禁忌或需严格谨慎使用的人群,旨在规避潜在健康风险:
过敏相关人群:高度过敏体质者,或既往对干细胞外泌体成分(如供体细胞来源、培养辅料)、递送载体(如雾化 / 注射辅料)有明确过敏史(如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禁用;此类人群使用易触发严重过敏反应。
特殊生理阶段女性: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因外泌体对胎儿生长发育、婴儿健康的安全性尚未经充分临床验证,为避免潜在风险,不建议使用。
免疫相关疾病患者:
急性感染或严重炎症患者:处于全身急性感染期(如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肺炎伴高热)或局部严重炎症 / 组织损伤急性期(如急性肺损伤、大面积烧伤早期、急性胰腺炎发作期)者,外泌体可能影响感染控制,或在炎症微环境中引发不可控反应,需待病情稳定后评估。
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或正在服用强效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者,外泌体可能影响凝血机制,增加出血或凝血异常风险,需严格禁忌。
恶性肿瘤患者:无论肿瘤处于治疗期、稳定期还是复发期,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可能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产生未知影响(如部分研究提示外泌体可能参与肿瘤微环境调控),目前缺乏明确安全性数据,暂不建议使用。
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不全(如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左心衰竭)者,身体耐受能力差,外泌体可能加重器官代谢负担,诱发病情恶化。
特定皮肤疾病患者:痤疮急性暴发期(伴大量炎性丘疹、脓疱)或严重激素依赖性皮炎(伴明显红肿、渗液、瘙痒)患者,外泌体可能刺激皮肤炎症反应,加重皮损症状,需待皮肤状态稳定后再评估。
重要提醒:干细胞外泌体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学规范,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体健康状况、病史进行全面风险 - 收益评估,切勿自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GBD 2021 Stroke Risk Factor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 1990-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Lancet Neurol. 2024 Oct;23(10):973-1003. doi: 10.1016/S1474-4422(24)00369-7. PMID: 39304265.
[2] Wu D, Chen Q, Chen X, Han F, Chen Z, Wang Y. The blood-brain barrier: 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drug deliver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3 May 25;8(1):217. doi: 10.1038/s41392-023-01481-w. PMID: 37231000; PMCID: PMC10212980.
[3] Wang Y, Niu H, Li L, Han J, Liu Z, Chu M, Sha X, Zhao J. Anti-CHAC1 exosomes for nose-to-brain delivery of miR-760-3p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ce inhibiting neuron ferroptosis. J Nanobiotechnology. 2023 Mar 27;21(1):109. doi: 10.1186/s12951-023-01862-x. PMID: 36967397; PMCID: PMC10041751.
[4] Tolomeo AM, Zuccolotto G, Malvicini R, De Lazzari G, Penna A, Franco C, Caicci F, Magarotto F, Quarta S, Pozzobon M, Rosato A, Muraca M, Collino F. Biodistribution of Intratracheal, Intranas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a Mouse Model for Drug Delivery Studies. Pharmaceutics. 2023 Feb 7;15(2):548. doi: 10.3390/pharmaceutics15020548. PMID: 36839873; PMCID: PMC9964290.
[5] Li Y, Fang B.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he ligh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iomed Pharmacother. 2023 Sep;165:115092. doi: 10.1016/j.biopha.2023.115092. Epub 2023 Jul 4. PMID: 37406512.
—————————
河北可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可奇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TILs、CAR-T、CAR-NK、TCR-T、NK、NKT、CIK、γδT、DC、CTL、MSC以及MSC+PRP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优势。
咨询入组电话:0311-66106528